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

有個簡潔的家的人有福了

搶快創新的年代,各種產品日新月異,技術不斷發展,人們也要因應時宜,不斷要去更新,資訊書刊廣告發逹,購物方便,這正是一個物質過度消耗和累積的年代。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,也買多了,浪費了,累積了,身重了,負擔也重了,空間少了,思維及靈活性受到限制,閉塞了,人也生病了。

生活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,看似幸福,也容易中毒。生病是普遍的,不知應如何處理物件,是其中一個原因。節制的購物,適當處理,不讓生活空間閉塞,能保持生活時空的靈活性,那是很好,是很了不起的事。

新產品確實吸引,人們難以抗拒,但舊了的而仍可用的物品,又怎捨得即時棄置,或送人?交去回收,也花時間,把它先放在一邊,萬一有用便可用,但一放又不知放至何時,或許還有其他 原因,漸漸就成了一堆可用的垃圾,久而久之,生活空間被吞噬了,生活的壓廹感越來越大,人也漸漸失去了靈活性,不管是思維和身體也是如此。

一 些極端的例子,慳和貪成引,成了習慣,人們不要,他取回家,壞了少許的東西不捨得棄掉,因為還是有些用處,一天這些東西會生銹,會封塵,這樣下去,家不成 家,而是一個貨倉,或是雜物房,甚至是一個垃圾堆填區,實在可悲,一個好好的生活空間,變成垃圾岡,若說此人有病也不為太過,因為容許這現象繼續,真的會令人生病。

可能是血管問題,如中風,也有的是腫瘤。是風水?也是,但源頭在於人的心靈和思維。若想得通,心中慳貪有制,知足,識止,嗔恨化去,思維靈活,心靈健康,是活生生的,是有知有覺的,物件應能處理好,事能處理好,人也能應對好,心無病,身體理應無病。

難的是,自己可以,我們也會受其他人影響,人很難獨善其身,自己應想通,自己要處理,還要協助家人處理,甚至協助其他人處理,不容易,重點是在於人們的心理,及其慳貪習慣,有心人總會走過去,能走多一步也是好。

有個簡潔的家的人有福了。


有位年青裝修師傅告訴我,在同一間屋住久了,累積的物件和雜物就多,屋舊了,需要維修和裝修,那時要做清理,功夫就要多。若然幾年搬家一次,每次搬屋就被廹清理,平時不捨得的也被廹要捨棄了。

我想這也是一個好例子,若然我們想像一下,我們幾年要搬家一次,那就有點警惕作用,在買物件之時,在處理雜物之時,也有點警覺。

我曾在外地居住過一段日子,一年就要搬家一次,也未算漂泊,但總知日用的其實不要太多,簡簡單單也可過日。

當人年紀大了,身體不甚靈活,要管理自己的物品,會有困難,有誰知道自己何時會生病,一生病,很多事也管不了,物多反而成了負擔。

身體好,精神爽利,當然無往而不利,也忘記了顧忌。

我想得太遠了,還想得太多,我只是以為,一切也應知所節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