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

歲月的投影 過去心不可得!

 







29/12/2006

SIMPA R1N(S)

2/4/2024 1:30pm

SIMPA H1S

不捨,同時新的來到,又要做保養登記,又提要定期檢查煤氣喉管,幾十年了。不自在,本質就是因緣所生的世間法,時刻在變,那會有不麻煩的事,觀自在是出世間。
世間法,輪迴,不自在,去來的不捨和傷感,不捨無奈的悲傷,世間本質時刻如此,執著世間的一切,只會更悲更傷,因為它一直如此,眼光由世間而能有出世的智慧和方便,大精進、持戒、忍辱、布施、禪定、般若,才是解脱的唯一辦法。好好珍惜目前的條件,立刻出離世上無意義的糾纏,精進修行,直至菩提永不退轉!

淚水哽咽,很久没有母親的訊息了。奔波見人,取回轉名樓契等,又快維修東南房外牆。雖然提醒了好個親友,但清明了,十六七年的爐頭的更新,觸動了,思念。往外走一會,回家的露台往外望,飛了一隻黑色黄斑點的荔枝蟬,輕輕落在我左腰間的背心上,我看著她下降,我說:「你好!」她又隨隨飛上去原來的上方。感謝母親的安慰!大家好好生活,好好修行呀!感恩!

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

有個簡潔的家的人有福了

搶快創新的年代,各種產品日新月異,技術不斷發展,人們也要因應時宜,不斷要去更新,資訊書刊廣告發逹,購物方便,這正是一個物質過度消耗和累積的年代。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,也買多了,浪費了,累積了,身重了,負擔也重了,空間少了,思維及靈活性受到限制,閉塞了,人也生病了。

生活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,看似幸福,也容易中毒。生病是普遍的,不知應如何處理物件,是其中一個原因。節制的購物,適當處理,不讓生活空間閉塞,能保持生活時空的靈活性,那是很好,是很了不起的事。

新產品確實吸引,人們難以抗拒,但舊了的而仍可用的物品,又怎捨得即時棄置,或送人?交去回收,也花時間,把它先放在一邊,萬一有用便可用,但一放又不知放至何時,或許還有其他 原因,漸漸就成了一堆可用的垃圾,久而久之,生活空間被吞噬了,生活的壓廹感越來越大,人也漸漸失去了靈活性,不管是思維和身體也是如此。

一 些極端的例子,慳和貪成引,成了習慣,人們不要,他取回家,壞了少許的東西不捨得棄掉,因為還是有些用處,一天這些東西會生銹,會封塵,這樣下去,家不成 家,而是一個貨倉,或是雜物房,甚至是一個垃圾堆填區,實在可悲,一個好好的生活空間,變成垃圾岡,若說此人有病也不為太過,因為容許這現象繼續,真的會令人生病。

可能是血管問題,如中風,也有的是腫瘤。是風水?也是,但源頭在於人的心靈和思維。若想得通,心中慳貪有制,知足,識止,嗔恨化去,思維靈活,心靈健康,是活生生的,是有知有覺的,物件應能處理好,事能處理好,人也能應對好,心無病,身體理應無病。

難的是,自己可以,我們也會受其他人影響,人很難獨善其身,自己應想通,自己要處理,還要協助家人處理,甚至協助其他人處理,不容易,重點是在於人們的心理,及其慳貪習慣,有心人總會走過去,能走多一步也是好。

有個簡潔的家的人有福了。


有位年青裝修師傅告訴我,在同一間屋住久了,累積的物件和雜物就多,屋舊了,需要維修和裝修,那時要做清理,功夫就要多。若然幾年搬家一次,每次搬屋就被廹清理,平時不捨得的也被廹要捨棄了。

我想這也是一個好例子,若然我們想像一下,我們幾年要搬家一次,那就有點警惕作用,在買物件之時,在處理雜物之時,也有點警覺。

我曾在外地居住過一段日子,一年就要搬家一次,也未算漂泊,但總知日用的其實不要太多,簡簡單單也可過日。

當人年紀大了,身體不甚靈活,要管理自己的物品,會有困難,有誰知道自己何時會生病,一生病,很多事也管不了,物多反而成了負擔。

身體好,精神爽利,當然無往而不利,也忘記了顧忌。

我想得太遠了,還想得太多,我只是以為,一切也應知所節制。

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

劉鶚-老殘遊記作者

劉鶚

劉鶚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),字鐵雲,筆名洪都百鍊生,中國清代作家。

劉鶚祖籍江蘇省鎮江府丹徒縣,1857年10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六合縣,幼年隨父親移居淮安府城(今淮安市楚州區)地藏寺巷。劉鶚青年時期不願走科舉入仕道路,而是廣泛研習水利算學醫學金石天文音律訓詁各種學問,從他的作品《老殘遊記》開首對黃河結冰的描述,可以看得出當年他對水利及河道工程有過一番深入的研究。1880年,他去揚州師從太谷學派李廣昕。他對西方的學問也不會抗拒,並鼓勵「洋為中用」。他亦曾興辦實業,但對外商多所遷就,「世俗交謫,目為漢奸」。

1884年,劉鶚在淮安府城南市橋開煙草店,因不善經營而歇業,後曾去揚州行醫。又赴南京參加鄉試,未終場即回。又與人在上海合開石昌書局,也以失敗告終。1887年,劉鶚赴河南投東河總督吳大澂,任河圖局提調官。劉鶚歷時3年,完成《豫直魯三省黃河圖》五冊。此後曾赴山西開採煤礦,並陸續興辦過一些實業。

因為他在作品內利用角色「剛弼」對當時的酷吏剛毅影射,被剛毅設計陷害,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,八國聯軍攻入北京,劉鶚從俄軍處賤價購買太倉糧轉賣給居民,賑北京饑困,被劾私售倉粟。1908年,劉鶚在南京對岸的浦口購地準備開商埠,被控以漢奸罪名,發配新疆迪化(今烏魯木齊),次年因腦溢血病死,死後歸葬於江蘇淮安。

自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(劉鶚全文

以上記載是劉鶚的一生,他曾做過各式各樣的事,寫<老殘遊記>,針對事幣,救濟饑民,嘗試仕途,經商,但仍未有找到出路,最後因企圖為商,遭人陷害,終死於腦溢血

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

銅鑼灣地鋪締升值神話(新聞一則)


銅 鑼 灣 白 沙 道 十 三 號 地 鋪 易 手 , 帶 出 一 個 白 手 興 家 的 傳 奇 故 事 。
  (星島日報報道)核心區鋪位造價急升,吸引老牌家族賣樓,一名低調的老牌家族長者,剛出售銅鑼灣自用老鋪址,作價一億六千萬元,持貨三十八年,帳面獲利高達一億五千九百多萬元,升幅逾四百五十六倍,升幅驚人,締造一個物業升值的神話!

   知情人士透露,上址為銅鑼灣白沙道十三號地鋪,面積約一千方呎,平均每方呎高達十六萬元,成為這條街道呎價新高,該物業由慈善商人鄭兆財持有,他經營毛 冷生意逾半世紀,於一九七一年以三十五萬購入物業自用,近期見鋪市沸騰,毅然割愛沽售自用三十八年的老鋪址,帳面獲利逾一億五千九百六十五萬元,成為本港 物業升值的經典。

  據業內人士指,白沙道地鋪鮮錄買賣,對上一宗為去年七月,美聯主席黃 建業等人士以一億四千五百萬元沽出十六鋪位,面積一千五百方呎,平均呎價九萬六千六百六十元,一年帳面大賺五千萬元,升幅五成三。代理指出,雖然白沙道單 號數鋪位,人流較雙號數略多,惟上述剛易手的十三號鋪位,每方呎十六萬元,較對上一宗跳升六成五,高於海嘯前水平。

  持有白沙道十一至十三號樓上一至五樓的資深投資者湯君明,直呼上址「天價」成交,他說多年來看覑這街道的零售概念推陳出新,物業大升值。「四年前,有代理話幫我試價,叫我收購十一及(上述的)十三號地鋪,每個約六千萬,我嫌貴不要。」

  有代理表示,現時白沙道千呎地鋪月租約三十萬元,以易手價計算,回報僅二厘三,原業主持貨數十年善價而沽,眼光精準,耐力驚人。

  知情人士透露,上址原業主鄭兆財現年九十歲了,是白手興家的傳奇人物,近年涉足慈善業,於四川地震及台灣水災皆有捐款,數額動輒百萬元,記者昨日到白沙道十三號巴黎毛冷採訪,惟他的女兒鄭玲婉拒:「家父都九十歲了,極少見人的。」

  接近鄭家人士說,一九二九年於江蘇漣水出生的鄭兆財,上半生經歷失學及逃難,受過抗戰洗禮,一九四八年,鄭氏攜同太太梁梅及子女來港,住荃灣青福華村板間房,並於工地當管理員,太太在家帶孩子,兼為人打毛衣賺錢。

   一九五○年,夫妻倆在青山道開小食店,起早摸黑工作,一年後承租銅鑼灣軒尼詩道五一九號半間樓面,經營機織冷衫公司,三年間生意漸見興旺,一九六○年大 展拳腳,將軒尼詩道五一九號另一半店面租下,把巴黎機織冷衫公司的業務擴展至服裝、毛氈和皮鞋等生意,後來更開辦製衣廠及編織廠,一九六二年在旺角彌敦道 六二八號開設分店,一九七一年更自置白沙道鋪址。

  一九八一年梁梅因食道癌病故,終年五十七歲,臨終前覑丈夫回鄉建校,他分別於九七及九八年於家鄉設立小學及中學,投資以千萬計算,一圓亡妻心願

2009-09-07

以上一則新聞會是人為創造的奇蹟,因果故事,天價的出現可能是佈施的果報。

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

廣告污染-荼毒心靈

廣告污染日漸嚴重。

從前,我在火車廂內,仍可找到一點自在的空間,沒有強加的訊息,有的是幾個乘客公德的提示,每當火車行經吐露港,還可看到空曠怡人的海景,大自然總會是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,好像對我說;世界多美好,世界給你發展空間,好好生活,好好工作,總是給人一種鼓勵。

近兩三年,不論在火車廂內,港鐵站內的通道旁,或在巴士上,也不斷增添五花八門的廣告訊息,加裝播廣告和新聞的顯示屏,不停強行輸出各種訊息,只要眼一開,很難看不見各種各樣的廣告,只要你不是失聰,一定不停地要接收新聞和各種宣傳訊息,或金股滙行情,財經訊息等等,有時也麻木了。

車廂內人已越來越多了,連思想空間也要不停侵佔,這是什麽樣的年代?但總是覺得,為何要強行為人們灌輸各類意識,絕大部分也是商業訊息,令人覺得,這地方只是一個商業社會,金錢就是一切,商機就是生存,每時每刻在告訴你,快快想辦法賺錢,你要行快步,人人在推廣,時時在推廣,人人要搶,你不去做,一定不夠人搶,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呀,是一個搶錢世界。

廣告的圖案和色彩自然是非常吸引,人類的眼睛本能會受觸動,不論內容是什麽,總會望多眼,那怕是何等的商業訊息,只要是買弄性感,買弄色彩,總能欺騙到人們的眼睛,最不幸的是,連人們的意識也受到欺騙,受到污染,更不幸的是我們的年青的一代,一些心智未成熟的人,潛移默化,這種教化是何等巨大,影響是何等難以想像,對社會具何等大的不良影響。

這樣不是一種充滿動機的誘惑和欺編嗎?不是一個令人不知不覺地受到荼毒的手法嗎?

這種推廣,正是在勞伇人們的感官,令人疲倦。它們一出現,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想辦去佔據你是思想空間,可以想像,多少心智未成熟的人,受到影響。借錢,方便又正常。瘦身快捷又妥當,最緊要是夠性感,何以吸引異性,鎖住男人的心,好玩至上。什麽問題,找人幫手,有錢就一定得,無錢,借錢都得。這種意識健康嗎?灌輸這種意識沒有後遺症嗎?在人流多地方不停灌輸,這種對人,對年青人的教化,比在學校教育的感染力強得多,比教育電視的感染力強得多,因為它們天天在播,時刻在為人們灌輸,是不用思想,就潛移默化。人們真的一點也不察覺嗎?這一切社會正在承受。

如果將商業和金錢的效益放在適當的位置上,那很好,但人們低估了在公共地方,公共交通工具,和在常出入的地方上擺放的訊息,會是一種灌輸,這裡就變成一個教室,再不是一般空間了。種善因,得善果,種惡因,得惡果。大量商業訊息,正是將金錢就是一切的意識,放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去,
將性感就是一切的意識,放進兒童心中,人們還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嗎?還有健康成長的可能嗎?這實在強人所難,社會正在承受,也會継續承受。待他們長大,心中也難以遺忘,自小存在身邊的教化,大家也會継續承受。

如果,你越努力工作,就越能破壞下一代的心智,當你越努力工作,越將你的兒子推向牆角,你還會做嗎?世情正是如此!